房天下 >资讯中心 >土地 > 正文

国土部官员:研究土地招拍挂改革 先设地价槛

新浪财经  作者:洁琳  2011-03-28 09:30

[摘要] 3月26日消息,今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存智在上海参加论坛时对新浪财经表示,国土部正在对土地招拍挂新规则进行研究,不一定要“价高者得”;比如先规定价格门槛,到达一定地价,再竞争就以其他标准评标。

3月26日消息,今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存智在上海参加论坛时对新浪财经表示,国土部正在对土地招拍挂新规则进行研究,不一定要“价高者得”;比如先规定价格门槛,到达一定地价,再竞争就以其他标准评标。

胡存智指出,事实上土地招拍挂历史上价格并非单一化标准,只是后来因为标准确定麻烦而逐渐演变成价高者得的结果。

他透露,国土部正在对土地招拍挂新规则进行研究,不一定要“价高者得”具体怎么完善招拍挂制度,需要设置多种条件。比如先规定价格门槛,到达一定地价,再竞争就不以价格为准,企业的设计思想、无形资产、设计理念都将成为评标的依据。

此外,他还认为为了打击异地炒房现象,各地纷纷出台的对外地购房者有一定排斥作用的限购令,从长远来看不应该。

“目前土地城镇化速度大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这是非常危险的。应加快人口定居,剪断和户籍联系在一起的城市的准入条件。应把本不该联系却附加在户籍上的一系列条件一一消除。”胡存智表示。

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土地出让开始采取市场主导的方式,“招、拍、挂”成为主流,尤以“价高者得”的拍卖方式采用。由此,各地的土地出让收入猛增,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也逐步加大。数据显示,2006年土地出让金达7000亿元人民币,四年后的2010则增至2.9万亿元。

按照国土部的思路,今年将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将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其中,“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都在考虑之内。

相关新闻

“地王”雄风不再 土地市场渐显疲态

土地性质有隐忧诱人回报难保障 商铺背后有风险

土地财政 多少“美丽的冲动”借口只为“拿地”

地方去年土地收入2.9万亿 仅1.6%建保障房

政协委员卢步东:别让土地出让金成政府"私房钱"

相关阅读:宗庆后代表: 土地"招拍挂"需强化公众监督 新华网

针对房地产市场投机泛滥、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建议,进一步加大土地“招拍挂”过程中的透明度。

宗庆后代表指出,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额的预算外财政收入。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成交总额为2.7万亿元,同比增加了70%,许多地方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如果地方政府过惯了花“土地钱”的日子,一旦土地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减少,就有可能出现财政危机。

宗庆后分析,“招拍挂”制度吸引了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的其他领域流向房地产行业,造成企业不安心、也不甘心从事其他行业的实业发展,地方政府则不愿意供地发展其他实体经济行业;其次,工业用地价格的飙升,也加重了企业经营的负担,造成许多中小企业拿不到地,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再次,“招拍挂”制度造成房地产市场投机泛滥、炒房盛行,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住房,另一方面却出现大量住房闲置的现象;最后,高额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带来的高额拆迁补偿,刺激了部分被拆迁人不劳而获的心理,引发了大量的拆迁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团结。

宗庆后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招拍挂”过程中的公开化力度,确保公平公正。土地“招拍挂”的全过程,应当始终置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同时要强化评标机构的建设,加强评标机构人员组成的合理性,并做好评标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对于多个竞标者符合中标条件的情况,评标小组须将中标理由详细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推荐阅读:厉以宁"土地财政"已到尽头 须遏制"卖地冲动" 经济参考报

“‘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了,不能老靠卖地来建设,你还有多少地能卖?”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6日在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的专题记者会上直言“土地财政”问题。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背后蕴藏着巨大风险。为地方政府开辟新财源以遏制“卖地冲动”,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已尤为迫切。

记者了解到,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一大财源。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显示,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

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少、高、见效快是地方政府乐于经营土地这个“钱袋子”的重要原因。而在现行的房地产税费政策下,地方政府无疑是受益者。

杨先明指出,国家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后,虽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能够供地方政府独立支配的资金比较有限。相比之下,由城市扩张和土地占用带来的相关税费收入则由地方享有,这无疑激发了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热情,并导致地方最终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调整“土地出让金”的收取和分配政策的提案》中指出,从许多地方的情况看,现行“土地出让金”的收取和分配政策对房价攀升有直接影响。地价房价急剧攀升,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非正常扩大,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成本和创业成本,削弱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

代表委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并蕴藏着巨大风险。土地是稀缺资源,这在一定层面决定着“财源”必然是极其有限的。不仅如此,“土地财政”也很难承受政策风险,一旦政策转向,地方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土地财政”还造成许多地方政府花钱大手大脚、热衷政绩工程、投资效率低下等种种弊端。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地方政府过惯了花“土地钱”的日子,一旦出现土地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减少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财政危机。

“地方债也和‘土地财政’有关。”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地方政府没有像样的税收来源体系,又需要财政收入做很多事情,于是就隐形负债。除了土地批租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绕开预算法的隐形负债、不规范的负债,这就可能蕴含一些公共风险。

代表委员们认为,目前急需开启新型、稳定的财源,以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

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梁季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收入不仅透支了城市发展后劲,更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权益。虽然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难度很大,但必须开辟新财源扭转现状。

贾康认为,目前一些零星的税种并不能构成所谓的地方税体系,这一体系必须使地方政府在各层级都有稳定的财源。

他进一步建议,要实行财政层级结构从中央到地方由五个层级扁平化为三个层级,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在中央、省、市县各级实现事权合理配置、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导向下,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打造地方支柱税种以形成主体财源。比如,“十二五”期间应该通过改革使房地产税和资源税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将有利于总体上解决地方财政收入问题和地方税体系的构建问题。此外,适当提高地方税政管理权,同时强化和优化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县级财力保障制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土地

土地市场 找地神器

关注“土地情报”公众号

及时掌握实时土地市场动态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